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是在四川大学历史最悠久的系科——历史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学院下辖考古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旅游与景观学系、会展与休闲学系、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全英文)7个系(教研室),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另设有古籍整理研究所、城市研究所、西南文献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所、旅游与休闲研究中心、人类学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所、区域历史与民族文化社科普及基地等科研机构,办有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Anthropology、《藏学学刊》、《南方民族考古》、《宋代文化研究》等学术刊物。
学院专业设置全面,系教育部首批博士与硕士授权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5个本科专业,民族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会展与节事管理、酒店管理7个学术型硕士专业以及文物与博物馆、旅游管理2个专业型硕士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旅游管理、藏区历史、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6个博士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研究员)3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3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34人。拥有杰出教授1人、长江学者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兼考古学科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3人、高端外籍教授5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0人。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形成了平实、稳健、谨严、求新的学术传统,人才众多,硕果累累。学院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3000余人。近五年承担国家和部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100余部。
二、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名称 |
基本学制 |
必修课总学时 |
总学分 |
授予学位 |
历史学 |
四年 |
1782 |
160 |
历史学学士 |
考古学 |
四年 |
1912 |
160 |
历史学学士 |
文博与博物馆学 |
四年 |
1795 |
160 |
历史学学士 |
旅游管理 |
四年 |
2016 |
160 |
管理学学士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四年 |
2000 |
160 |
管理学学士 |
三、教学资源与设施
学院办学资源丰富、设施齐全,拥有5000多平米的教学及办公区域,主要设施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校级实验室——旅游实验室、院级口述史实践教学中心和大型图书资料室。
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下设考古技术、数字考古、石器分析、环境考古、植物考古、生物考古、冶金考古、文物分析、文物保护、博物馆等10个实验室,拥有三维激光扫描仪、EA3000元素分析仪、人体骨骼三维数字化仪、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近2000余万元,是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和辐射作用的教学科研平台。中心与有关研究单位合作,在四川、云南、重庆、湖南、广西等地挂牌建立有10多个考古学、博物馆学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旅游实验室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设备,包括国家级“智慧旅游”创新创业平台、旅游信息工程实验室、旅游行为学实验室、茶文化实验室、红酒实验室、数字化景观设计与模拟实验室、旅游形体与舞蹈实验室等本科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为培养本科旅游专业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学院图书资料室占地300多平米,现有中外文藏书10多万册和多种刊物,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