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海外社会

发布日期:2011-10-24 作者:管理员来源:

 

1021上午8:3010:00,以“辛亥革命与海外社会”为主题的小组讨论会在蜀兰大酒店第一会场举行。讨论会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学智主持,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宜中担任评议人。
会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谢放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外国人士对四川保路运动的即时观察与反应”的报告。谢教授利用过去为学者忽略的外文资料,探讨英人、法人对保路运动的观察与反应。
辛亥革命与海外社会2.JPG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周维宏教授集中于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各阶层对中国的认识,进而探讨一种新的方法论。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平教授做了题为“孙中山与美洲致公堂关系新论”的报告。刘教授深入谈及辛亥革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学者应当将历史研究与政治相区分,避免历史人物受研究者个人好恶的影响而变形和僵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维江研究员做了题为“巴兰德在中国”的报告。王教授通过梳理各种材料,呈现德国外交官巴兰德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方式、与总理大臣之间的良好交往,以及巴兰德在外交使团中所起的领导作用。

最后,陈宜中副研究员针进行了点评。陈先生的点评有的放矢,敏锐地指出了几篇报告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尤其指出意识形态对学术界的影响,引发学者们的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