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论坛系列学术讲座第84讲

发布日期:2012-05-21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2年5月16日下午四点,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谢幼田教授在东区第三教学楼117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题为《从我讲起-阳明学的历史价值》并且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今浙江省余姚县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学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三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儒,王阳明的学说及其后学即阳明学,倡导“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士大夫面对明代的社会现实而发出的呼喊,而谢幼田教授作为一个纯学术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关注现实的学者,面对当今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伦理问题,他清醒的认识到阳明学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并且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研究阳明学,丰富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讲座伊始,谢幼田教授从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入手,指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简单的立法可以解决的,要加强伦理和道德建设,从精英人士入手,影响社会道德。当今的社会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影响之下,日益冷漠和孤立,精神被物质被动的反映,过于重视权利和物质的作用,而忽视每个人本身精神的存在,成为失去精神的躯壳,这不能不让我们寻找出路,出路在哪里?谢教授指出,阳明学虽然在阳明后学的不断发展中走入禅宗,但是禅宗的兴起也是工业理性压迫下的解放,因而阳明学对于当今社会也是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的。相对于西方分析的、向外的哲学,中国的哲学是整体的、向内的,中国人关注的是人心,是灵明,是觉悟,是每个人所特有的精神本体,中国人眼中的天、地、宇宙都是有德的,“盈天下者心也”,人心是天地万物的中心。我们是人,我们不能忽视精神的作用,这是谢老师对所有人的呼吁。
 
关于“人心”,谢教授尤其回到了《孟子》,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天地也是具有道德的本体养育万物,陆九渊说“在天曰阴阳,在地曰刚柔,在人曰仁义。”王阳明说“心即理也”, 谢教授认为陆王是几千年来读得懂《孟子》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讲到人心,谢教授尤其举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例子,子女对父母的孝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良知的觉醒,见父自然知孝,正如王阳明的良知是不假外求的,从内心寻求即可,心即理,外在的道德体系是建立在人的内在良知之心的。个人的道德修养即是通过格物求其放心,发现自己的内心,然后可以以心补天,发挥良知。
 
关于阳明学的进一步研究,谢幼田教授指出研究者应该更多的关注阳明后学,例如王龙溪、罗近溪、刘宗周等,他们把阳明学普及到家家户户,尤其是刘宗周纠正了王阳明学说之弊端,是阳明后学的集大成者。
 
关于阳明学的历史价值,谢幼田教授指出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需要阳明学鼓励人们发出自身的良知,激发出更高的精神力量,而不是屈从于理性甚至物欲的束缚。此外,谢教授指出历史上中国人的学术方向经历了外-内-外这样一个阶段,自20世纪以来中国人已经无人向内寻道,更多的是向外寻求,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学术道德的缺失,谢教授提出在二元论的外部知识统治过久的社会,用一元论的心的知识拯救道德,并且鼓励大家向内寻求更高的学术道德进而影响社会道德,要真正做到从我做起。
 
 最后,谢幼田教授对于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给同学们以很大的启示。本次讲座由古籍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