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修道大学郭春贵教授:“由中日两国汉字词汇看两国历史文化之关系”

发布日期:2013-10-11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3年10月10日晚7:30-9:30,日本广岛修道大学郭春贵教授,应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邀请,以“由中日两国汉字词汇看两国历史文化之关系”为题,在四川大学文科楼五楼的中国藏学研究所会议室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演。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李德英教授主持。我院刘世龙教授、谯珊副教授和杨兴梅副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及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出席了讲座。
 
image002.jpg
 
郭春贵教授首先展示了许多既可以作为中文又可以作为日文而存在的汉字,从而讲解了日本汉字的历史。日本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是没有文字的;到了飞鸟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日本以及圣德太子的改革,日本开始大力推进学习和使用汉字汉文;奈良时代有了第一部以汉字写成的和歌集《万叶集》,并将表意的汉字称为“真名”,表音的汉字称为“借名”。“万叶假名”的出现是日本创造表音文字的第一步。平安时代,日本利用汉字偏旁创造了“片假名”,随后又简化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并出现了第一部用平假名书写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此后,日语里面主要有三种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其中汉字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
 
image004.jpg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知识理论,并将其翻译成日文。日本翻译家在翻译西文著作的时候,利用汉字音译、意译或者创造性地翻译了欧美的词汇。这些被日本创造的词汇被称为“和制汉语”。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也大力通过日本而学习西方,并将日本所翻译的英文著作翻译为中文,这样“和制汉语”便传播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的流行词汇,不妨将这一现象称作“日制汉字词汇向中国的逆输出”。
关于中日两国对外文著作的翻译,郭春贵教授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即日本学者翻译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词汇为什么往往不用片假名而选择创造新的汉字词汇?中国学者的有关翻译为什么最终采用了“和制汉语”,而不是使用本国已有的词汇?与之相关的问题是用“和制汉语”翻译的西文词汇在中国的接受度比中国人翻译的西文词汇更高,比如对于democracyscience,“民主”与“科学”就比“德先生”和“赛先生”更让人易于接受而使用。郭教授还讲介了1990年代以来在汉语里流行的日语词汇。他希望中国的汉字词汇今后也能被日本人所接受而使用。
对于历史系的同学来说,郭春贵教授此讲的内容是比较新颖的,他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引发了活跃而热烈的现场气氛。在郭春贵教授讲演后的对话与交流中,他回答了同学们所提关于日本姓氏多样性、姓氏与明治时期兵役制的关系、日语新词输入中国后的反应、日本文化的二元性以及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