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口述历史讨论会第一场

发布日期:2013-12-05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3年12月4日,我院部分师生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24教室召开了以“口述历史”为主题的第一场讨论会,本次讨论会由四川大学口述史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由2012级研究生田玥主持,我院2013级博士研究生张杨就《脱鲁岱、施坚雅之后川西平原的赶场样态变迁(1950—1980)——以中和场、高店子为例》一文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同学就此篇文章与口述历史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讨论会开始前,王东杰老师就我院近代史教研室在档案工作方面的近况与未来的设想作了简要介绍,并阐明了召开口述史讨论会的目的所在。王老师讲到,这个讨论会的主要内容于意义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讨论口述史开展过程中技术层面的工作;二是对实际地运用口述的材料进行的历史研究作讨论;三是希望通过讨论口述史相关理论,使得口述史在史学理论上产生一个冲击,促使大家去思考口述史料的运用对历史的建构及历史的面貌是否会产生一些变化。
之后,张扬同学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赶场样态变迁》一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运用了我院师生在中和地区开展的口述访谈项目所形成的口述档案,以及张杨、田玥、刘欢和袁上四名同学在高店子(今三圣乡街道)地区所作的数份口述访谈材料。在梳理了施坚雅、脱鲁岱对中和镇及高店子两地赶场描写的基础上,通过还原口述对象的亲身讲述,结合档案、镇志等史料,以国家与社会的二元互动为视角,讨论了两地在二十世纪50至80年代赶场周期和地点的变迁、供销社对赶场的影响及场镇上中间人的消失等现象,认为在国家法令主导下,民间社会赶场的一些惯习仍被延续了下来。
在主题报告之后,多名同学就文章结构、题目与论文内容存在的差异、文章未对理论作出回应、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讨论的弊端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并就口述档案的地位及其运用作了广泛且深刻的讨论。会末,王东杰老师在点评中讲到,关于“口述史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是没有答案的,而口述材料和其他文字材料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随后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并建议将讨论核心放到“市场与农村活力”这一主题之上。
本次口述历史讨论会以主题报告及自由讨论为主要形式,与会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对口述史的价值及口述档案的运用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悟,对未来有论文进一步将口述材料视为诸多史料中的一种融合到论文的写作中,给史学论文带来新的气息,也拥有了更强烈的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