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考古专题讲座第三讲: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学研究及其进展——以汉代临淄铸镜业考古为中心
发布日期:2013-12-07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3年12月6日晚,应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教授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学研究及其进展——以汉代临淄铸镜业考古为中心”的学术报告。这是手工业考古系列学术讲座的第三讲。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教授主持,黄伟教授、白彬教授、赵德云副教授、罗雁冰博士、代丽鹃博士以及我院本科生、研究生近80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分为引言、汉代铜镜铸造业考古研究的意义与背景、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学研究及其进展、汉代临淄铜镜铸造业考古学研究的理论收获、结束语五部分。白教授指出,铜镜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之一,是汉朝居民广为使用的器具,是一种重要的流通性商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着”。
白教授重点讲述了临淄齐故城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学研究及其进展,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材料,文献研究,遗迹与遗物的整理,模拟实验的实施,将研究的缘起与经过、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主要进展与收获直观地展示给大家,同时揭示了汉代临淄铜镜的铸造工艺,关键是镜范的制造与使用,采用的是陶制双合范技术,制作镜范是将“模制法”与“刻制法”并用,还原窑焙烧,还要进行铸件热处理。白教授总结说,汉代临淄铜镜的铸造以西汉前期为主,以草叶纹镜最具特色,其以临淄为中心广泛分布,上至诸侯王,下至平民均可应用。通过临淄铸镜业的考古研究,可以得出“风格”加“分布”等于“产地”,“流通”等于“产地”加“分布”的结论,即根据相同风格的铜镜的分布状况推定其产地,根据铜镜的产地和分布状况考察当时的产品流通、经济联系、人群移动、文化交流等,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专供产品与定向产品的研究。
汉代铜镜铸造业的考古研究已经起步,并且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有待研究的课题还有很多。汉代铸镜业考古研究的实践及其经验,可以为大家进行汉代其他手工业研究的考古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