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鼎为源,以窥考古
发布日期:2018-04-08 作者:管理员来源:
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科技部承办的第八届“历史大观园”之“国宝寻踪”系列活动第四期“钟鸣鼎食——从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谈起”于2018年3月30日晚7:20在江安校区第一教学楼A座109教室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邀请了黎海超老师进行主讲,吸引了对考古感兴趣的同学前来参加。
首先,本次活动的负责人章洋对黎海超老师进行了介绍并宣布活动开始。
(注:图为章洋同学在介绍黎海超老师)
黎海超老师首先指出钟鼎和礼乐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列鼎制度、晋国史实、晋侯墓地的相关背景,方便同学们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接下来,黎海超老师通过两个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青铜器方面的知识。
在第一个故事“晋侯稣钟”中,黎海超老师提到了此钟的特殊之处,即刻在钟上的铭文以及此钟的来历,特别提到了铭文的内容与晋侯稣立战功受周王封赏有关。接着展示了部分青铜器,如晋侯对壶和兔尊。
(注:图为黎海超老师讲解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介绍了三件青铜器——“晋姜鼎”“戎生编钟”“楚公逆钟”。提到晋姜鼎、戎生编钟与晋国用盐去楚国换铜料有关,并指出这个普通的事件对研究当时的经济、生产的意义;转而提到在晋国墓地发掘出的楚公编钟。接着黎海超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考古研究中的部分方法,例如测定微量元素。然后黎海超老师提到了铜绿山的发掘,展示了井巷支护结构,提及了发掘工作中的“35枚赤足印”的故事。通过第二个故事,黎海超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展现了考古学科的综合性。
(注:图为黎海超老师讲解第二个故事)
最后,黎海超老师提出对学生的期望。本次活动以青铜器为一个切入点,给同学们展现了考古的一个小部分,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文物的兴趣,对同学们提升人文素质大有裨益。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