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工作简报——2018年第四期

发布日期:2018-12-20 作者:管理员来源:

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工作简报——2018年第四期

本科教务办 编

2018年10月

      在炎热的天气中迎来了秋季学期。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牵头,学院主办的“第一届外国史学史青年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四川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学院世界史教研室吕和应副教授召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余位学者与会。

      9月13日上午10点,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在江安校区综合楼C座106教室隆重举行了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院长霍巍教授,学院副书记姜华老师,副院长李志勇教授、李映福教授、王果副教授,以及各系教研室的硕博士生导师,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利容老师,2018级辅导员何玉霞老师等出席了典礼。学院2018级全体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开学典礼,典礼由王果副院长主持。

      霍巍院长在首先在发言中提出诚信、求实、创新和博学的有关问题。关于诚信,他提出学术水平允许有高低,但绝不允许造假,这是一条“铁线”;而求实与诚信是孪生姊妹,“只有小溪流喧嚣不已,而真正的大海是深沉冷静的”,他要求大家踏踏实实做学问;至于博学,就是要利用学院最优秀的平台和资源,勤学善思,把自己打造为饱学的优秀人才,要努力做学术的先锋和栋梁。在创新方面,他鼓励大家要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勇气,培养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创新见解。

接着,陈廷湘教授、石硕教授、吕红亮教授都分别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治学心得,并对同学们寄予厚望,此外,为确保研究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开学典礼之前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刘利容老师还针对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学位授位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解读和说明,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按时毕业。

      10月14日晚七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史学大讲堂第十一讲“古蜀文明的来龙去脉——从三星堆、金沙考古发现说起”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负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古代史教研室彭邦本教授主讲,鲍成志副院长主持。

      彭教授指出,研究巴蜀古史,应当视野开阔,甚或将研究的地域扩大至整个东亚大陆。继而阐明本次探讨巴蜀文明的来龙去脉所用的是“古史研究二重证据法”。这之后,彭教授首先通过三星堆、金沙遗址的文物资料带领大家领略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最具特色的单元和区域之一所具有的风采,使大家有了更直观和立体的印象。

      对古蜀文明有了直观的感受之后,彭教授从“文献为主,考古结论为辅”出发,带领大家了解巴和蜀的历史变迁。彭教授首先介绍了巴蜀族群的时空范围,进而探讨两大族群的族群来源。基于《史记·五帝本纪》和记载巴蜀古史传说的材料并参以三星堆遗址中的二里头因素说明华夏族群和古巴蜀族群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而引入周原甲骨所载“蜀”字,启发我们在商周之际,巴蜀族群在促进商周鼎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彭邦本教授回答了在场同学提出的问题。例如,同学认为,将蜀地作为南北丝路交汇点所产生的重要性如何在秦汉帝国之后的历史中展开的问题;商代晚期的菱形眼饰是否具有独立于其他配套器物、偶像等的可能性等问题。彭教授对同学们的疑问一一作答,并对同学们关注历史细节和探讨问题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进而鼓励大家能够形成更加宏大的古史知识框架以使得具体的问题和知识更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