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简报(2020年第二期)

发布日期:2020-07-11 作者:管理员来源:

历史学(拔尖班)培养计划及历史学专业核心课程(“两个通史”课程)建设讨论

      本学期,学院克服疫情影响,为提升历史学一流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先后围绕历史学(拔尖班)人才培养计划和通史课程建设进行了集中研讨。

      5月12日下午2点30分,我院教学院长鲍成志教授召集本科2019级历史学(试验班)导师原祖杰教授、吕红亮教授,班主任石涛副研究员;考古系主任白彬教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李世佳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郭书愚副教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吕和应副教授围绕本科2019级历史学(试验班)(以下简称“试验班”)培养计划制定举行研讨会。本科教务办公室李建艳、牟龙松列席。

      鲍成志副院长首先对试验班现状及培养计划制定的背景、初步设想对与会人员做了通报和说明。接着,大家集中讨论培养计划课程设置问题。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提出了诸如“研究生课程适当下移供学生修读”、“导师开设定向特色课程”、“既有选修课程打包供学生自由选择”等诸多切实可行的手段。诸多设置在充实和丰富培养计划,达到培养拔尖人才目的的同时,也保证了因滚动分流而退出的个别学生能跟上学院既有专业的学习进度。

      会上,鲍院长还向与会人员通报了历史学《一流专业建设目标责任书》(以下简称“责任书”)的主要内容,并将责任书规定需完成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下去。

      历时近两个小时的研讨会充实高效,与会人员集思广益,通过了试验班培养计划初步方案,待提交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同时,责任书的传达使历史系各教研室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

拔尖班培养计划讨论  

(拔尖班培养计划研讨会上)

      为顺利推进历史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2020年6月18日下午两点半,我院“两个通史”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望江校区文科楼五楼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我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史教研室所有承担历史学专业通史课程的中青年教师;此外,我院退休教师、四川大学教学名师陈廷湘教授,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原祖杰教授特邀出席。研讨会由教学院长鲍成志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鲍院长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应我院历史学专业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的要求而来,要建设一流专业就要注重一流课程建设。而在整个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两个通史”(即中国通史、世界通史)10门课程(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古代史下、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更是处于核心地位。希望借此机会,共同讨论如何把通史课程上好,建设好,争取打造一批带有川大历史学特色的精品通史课程,出版一批精品通史教材。

      接着,陈廷湘教授作为特邀嘉宾现身说法,畅谈自己数十年来为本科学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通史课程的经验和体会。陈老师认为,上好通史课程,首先,任课教师必须要梳理清楚历史发展脉络,将通史的线索和主干明确地教授给学生;从这一角度来说,要讲好通史,就必须首先讲好政治史、朝代史。第二,在明确出脉络和主干的基础上,要使教授的内容“枝叶繁茂”,意即任课教师要适当加入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乃至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用于丰富主干内容,也帮助学生对主干历史的理解。第三,任课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自己一套高明的解释历史的体系,不能只“介绍史实”,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下广泛涉猎,充实提高。最后,任课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讲课技艺,语言表达应力求生动,平平无奇的“满堂灌”显然不会使学生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总之,任课教师应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大历史观。尤其注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切勿将通史课程教授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课程。

      原祖杰教授接着发言。他指出,通史课程要形成课程组,就要注意队伍结构的老中青结合。要注意课程教学的规范化,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了解课程的整个架构和规划,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选好每次课的主题,用足够的信息充实课堂,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此外,原老师还以国外通史课程设置和教授为例,谈及世界通史课程压缩教学时长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教材选择和出版的紧迫性。

两个通史讨论

(“两个通史”课程建设研讨会上)

      两位特邀嘉宾发言后,各门通史课程任课教师代表一 一交流发言。课程时间安排、课程助教配备、现有课时不足以完整支撑通史教学内容、授课教师人手不足等都是通史课程队伍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鲍院长逐一回应了老师们的关切,并表示一流专业建设经费日后也会陆续用于通史课程建设,用来解决部分问题。希望承担通史课程的老师们要有课程组意识,要逐步形成集体备课制度,集体打造精品通史课,精品教材,使之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整整两个半小时的研讨会充实高效,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本次研讨会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