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唤醒瑰丽雄奇的古蜀文明 百年考古的川大故事

发布日期:2021-11-19 作者:霍巍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霍巍

      2021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现代考古学汇入20世纪中国巨变的洪流,从一开始便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这门学问生根于中国,绝非偶然。借科学的认识方式重新探求古史,从而改变部分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重新树立文化自信,考古正是解放民族思想桎梏至关重要的一件工作。在救亡与启蒙急切的变奏中,一群考古学人聚首天府之国,为四川大学开启考古学事业之门,也唤醒了瑰丽雄奇的古蜀文明。

西南幕启

      川大考古,孕育于风雨如晦的20世纪30年代。先秦史大家、清华国学院高才生徐中舒先生抗战军兴之际入川执教,他在古文字、上古史方面的精深造诣,为川大考古学提供了丰厚的智识土壤。不久后,继中国考古学奠基人李济先生后,第二位在美国取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冯汉骥回到祖国,并在1941年受聘为四川博物馆馆长、四川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山河破碎的年月,举国学人云集西南,冯汉骥先生与同道坚持在困厄中为中国考古学打开局面,岷江上游石棺葬调查、前蜀王建墓考古发掘、邛窑遗址调查发掘……一件件载入史册的考古工作,共同奏响川大考古筚路蓝缕的序章。

      川大博物馆事业与考古学科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可追溯至创立于1914年的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它是中国高校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先后任职于斯的葛维汉(美籍)、郑德坤、闻宥等著名学者,也为川大考古奠基做出了值得纪念的努力。特别是1929年至1932年三星堆遗址的首度发掘,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时任馆长葛维汉出力尤多,古蜀考古,由此启幕。

      1960年,四川大学创办“考古专门化”,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1956届学子成为首批学生,标志着四川大学考古专业正式成立。这是继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之后,中国又一所知名学府着意培养考古学专门人才。冯汉骥先生出任首任川大考古专业主任,他与徐中舒先生一起汇聚起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考古精英。童恩正、张勋燎、林向……一个个在新中国考古学史掷地有声的名字,在川大迈出了为考古而求索的第一步。

芳华硕果

      四川大学所在的中国西南地区,生态构成复杂,文化面貌多样,民族互动频繁,被张光直先生誉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最有研究潜力和研究价值的地区”。因此,立基于西南的考古学科布局,成为川大考古最显著的优势与特色。

四川大学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皮央东嘎墓葬遗址发掘清理 霍巍 摄

      长久以来,西藏一直是中国考古的空白地带。童恩正等川大考古人在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是世界屋脊有史以来首次科学考古,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史上溯到距今5000年前后,并找到了西藏与黄河、长江流域源远流长的密切联系的实物证据。

      今日名满天下的三星堆遗址,自20世纪早期为世人所知起,历次考古都有川大考古人的贡献。1986年震惊世界的发掘收获,近年来6个祭祀坑的最新发现,川大师生无役不与。令古蜀文明重光于世,一直是川大考古职志所在,也是川大考古人展现身手的舞台。

      近年来,川大考古积极投身“走出去”,在境外的老挝、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开展了一系列田野工作,卓有成效地揭示了中国西南山地区域和相邻南亚、东南亚国家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图景。

      史前考古,川大别具“王牌”;历史时期考古,更是川大的“拿手好戏”。宗教考古是川大薪火相传的优势领域,张勋燎教授奠定了道教考古的学术基础,在佛教考古特别是藏传佛教考古领域,川大也做出了扎实的贡献。近年来,川大考古紧密追踪考古学前沿动向,在实验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等领域接连发力。不久前落成的山地考古国际合作实验室,持续升级的虚拟仿真教学中心,都见证了川大考古“预流”“弄潮”的雄心。

      随着投资近14个亿、由成都市和四川大学共建的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大学博物馆群破土动工,未来川大考古文博教研事业,将获得更为优质的物理空间。国家双一流学科“区域历史与考古文明”的部署,则为川大考古提升内涵、集聚人才,提供了值得憧憬的支持。

四川大学著名考古学家林向在观看重庆小田溪战国墓群出土的铜壶 杨磊 摄

使命在肩

       综观中国考古学几代人奋斗的探索与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从证史到修史,从探索遗存到勾勒文明,时代不断赋予中国考古学新的使命,川大考古也当继续奋发。

      川大考古前辈创业于国家危难之际,为民族复兴而服务的心志始终不磨,这已经成为川大考古最重要的精神传承。2020年10月,考古文博学院在四川大学揭牌,学院以既做考古人才的摇篮,也要做考古新知的温床自励。凭借历史学、人类学与考古学多学科融通的发展特色,今天的川大考古在山地考古、民族考古、宗教考古等领域,屡有开拓建树。“半月形文化传播带”“高原丝绸之路”等源出川大考古的理论,不仅为“考古学在中国”到“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转型做出了值得铭记的贡献,更引发了世界考古学界的反响,走上了国际学术舞台。

     百年虽久,来日尤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川大考古不敢或忘。从中国西南出发,川大考古的创新之路,还将向历史地层更深处努力进发。(作者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端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