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系教研活动简报(2022年第五期)

发布日期:2022-10-21 作者:来源:

2022年10月21日,2022年考古实习队在竹瓦街遗址驻地邀请原考古学系主任、退休教师李永宪教授与实习师生开展了座谈会。李永宪老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四川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期从事西藏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在青藏高原、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区都参与过考古田野工作,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田野经验。

李老师谈到了田野考古主要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一是田野工作及其他所有工作所需要做的“事先功课”,李老师以从业多年的经历生动地向同学们说明了准备“攻略”的重要性,并且点出了认识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抓住工作目标的背景信息。他向师生们讲述了历史沿革、自然生态特点、地形水系、风俗语言等地理学、人类学知识对于了解工作目的的帮助和必要性,提示地方志等文献对于认知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其二是执行工作规范的能力。李老师点出权衡“违规成本”的思想是阻碍执行科学规范性的最大负面因素,旨在向同学们强调《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强调了田野考古要经得起时间和理论的检验;其三是指出了考古学必须有科学的思维的科学的表达能力,田野工作会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反复运用、验证,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恰恰大多是始于对原始材料的观察分析,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运用”,所以田野考古中的发现新的信息至关重要,只有我们自己体验了发现信息、整理信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才能更好地读懂考古文本传达的关键信息,也才能更好地读懂考古报告,所以,在撰写工作日记的过程中要忠实完整地记录关键信息和判断的主客观依据,这是一种完善思维的训练,他建议大家在工作实践中应提高关注细节、解释细节的意识;其四是加强认识社会、认知文化的能力。田野工作的过程提供了我们与社会深度接触、与不同经历和职业的人群交流、了解不同背景下的社会事件的机会,所谓考古就是见世面、见识人、解读“文化”。在田野工作工作中关注当地的传统习俗、家族谱系、迁徙经历、生业方式等,可能会对我们的工作大有裨益,也能让丰富我们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认识。

李老师又谈到逆境和极端环境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激励大家克服实习中遇到的困难,适应较为艰苦的环境和激增的工作量,全面锻造个人能力,并最终收获个人成长,提升自我价值。

通过此次座谈会,使得该年度实习的师生对田野实习和田野发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实习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