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应邀参加2025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文化遗产系教研室活动简报(第五期)
发布日期:2025-09-16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25年9月9日,亚太杰出女性联合会、凤凰网、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启幕。来自十余国政商领袖、学者、文化使者和创新先锋齐聚,共探女性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会议现场
在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共建与女性赋能》的圆桌论坛二环节,我院文化遗产系教师李倩倩副教授与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城乡融合发展专委会会长、联合国人居署“亚洲都市景观奖”评审委员陈安华共同参与讨论,由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柳莺担任主持。
四位发言人围绕女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展开论述。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指出,女性具备不输男性的领域能力,以马尔代夫女性参与海底珊瑚培育、女性环保领袖获亚洲奖项为例,强调女性在生态共建中展现卓越领导力,能主动创造机会而非等待。波黑驻华大使西尼沙·贝尔扬提出,保护本国自然环境需依托女性力量,需依托三大支柱,包括通过教育普及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课程、鼓励女性主导环保项目;通过参与赋能让女性参与环境战略起草、拥有决策话语权;以及通过创业支持提供小额补助金与指导,助力女性开展环保初创项目的三大支柱,培养推动绿色转型的自主女性。陈安华认为,女性话语权提升利于城乡建设完善,并给出赋能路径。以女性视野引领理念转变、以女性感知重构空间设计、以女性主导推动参与方式变革。

李倩倩副教授发言
李倩倩副教授在与谈环节提出,“回溯到联合国在2015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提出了17项重要目标。如果我们将文化遗产的议题放到这个框架进行审视,不难发现,有非常多的女性长期以来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女性,也是中国考古文博事业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她认为,我们应当关注在漫长历史进程中被忽略或遮蔽的女性实践与生活,而当下女性相关遗产的研究、阐释与多元转化三者之间还存在着缺环。她同时提出关注遗产地女性的教育与发展机会,民族地区的女性往往是社区的建设者,她们既是抚养、教育下一代的主力,也是当地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的践行者与传承主体。当李子柒、杨华珍等杰出女性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向国际的舞台,将中国传统的生活美学和生存智慧传播到全世界,我们同时也应当关注遗产地女性是否拥有充足的教育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做能够大大增益女性在实践中的效能,从而让自然与文化遗产更好地链接政府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柳莺在总结环节提出,公益是多方共护的 “生态”,女性需从 “孤勇者” 转变为 “织网者”,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脉。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女性在生态共建中的历史贡献长期被忽视,随着女性力量在全球的发展与释放,这一曾经“被遗忘的生态守护者”将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本次圆桌论坛作为2025全球女性博览会暨全球女性友好交流与创新产业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的宝贵观点与发展建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