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教授:徐中舒先生纪念讲座之“美国与20世纪国际秩序的构建”
发布日期:2016-05-17 作者:管理员来源:
4月28日晚,北京大学的王立新教授应我院之邀,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讲座,题目是:美国与20世纪国际秩序的构建。本次讲座为我院纪念徐中舒先生系列讲座的第三场。
王立新教授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立新教授多年来从事美国对外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等方面的研究,是相关领域内公认的、年富力强的卓越研究者。目前出版了如下著作:《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等,其中《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自2015年4月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北京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专门联合举办了该书研讨会。
本次讲座在历史文化学院藏学研究所会议室进行,由原祖杰教授主持,李德英副院长、鲍成志副书记、王禹老师和众多研究生、本科生一同参加,在场座无虚席。王教授开章明义,认为要理解美国与20世纪国际秩序的构建,首先应把握“国际秩序”的概念。他将“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国际格局”等概念对比分析,使同学们清晰地体会“国际秩序”的含义进而深刻理解了本次讲座的主题。随后,王教授从一战前的欧洲旧秩序谈起,认为在欧洲主导下建立的“旧秩序”既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又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是故一战之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新的国际秩序须建立在自由国际主义原则的基础上。然而,威尔逊据此原则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在巴黎和美国遭遇双重挫折。王教授认为,该计划的失败反映出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的缺陷:即该体系是欧洲现实主义与美国自由主义的混合物,两者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
随后,王教授对二战后美国主导下建立的“美国版”国际秩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罗斯福和赫尔吸取了历史教训并坚持按照威尔逊的思想来重建战后国际秩序,两人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设计体现了国际秩序的“美国化”,特别是意图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接着,王教授对“美国版”国际秩序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指出:相比一战前由欧洲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是较大的进步,然而它忽视了世界的多样性,而且美国也不愿支付领导的代价。
最后,王教授就“美国版”国际秩序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关系及对中国的启示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提出,美国的国际秩序蓝图来自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国内政治实践,是美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延伸。教授还就“中国的价值观、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会带来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蓝图”等问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后,王教授用了半个小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现场气氛轻松活跃。在李德英副院长向王教授赠送了此次纪念徐中舒先生活动的纪念品之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