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观世,创承国粹
发布日期:2017-12-22 作者:管理员来源:
2017年12月21日19:20,在江安校区第一教学楼A座301教室,由四川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协会、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分科协、天健文史社承办的学术大讲堂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主讲人郭书愚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关于清季民初精英人士研承中学的思考与实践的深度学术讲座,探讨了中华先贤们是怎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将中西学在理论上相溶相契、在实践上施用于救亡图存的问题。
讲座由主持人王一沛同学宣布开始。首先,郭书愚老师深入分析了此次讲座取题的内涵。旁征博引,从时代背景出发,为之后主题的深入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注:图为主持人王一沛宣布讲座开始)
从目的性——“扩张”国粹的“世界眼光”谈起,进而探讨“实践中的主义”——既存研究的薄弱环节,接下来引出疑问:究竟应该用怎样的“世界眼光”看待进而“扩张”中国传统学问?“世界眼光”是不是完全以外国人为榜样?
在之后的论述中,郭书愚老师强调了教育方面的中西学冲突与协调。“学务”成为“新政”改革的重中之重。“新教育”建制明确以外国为榜样,在其萌芽之初,将传统教育从办学理念、思路到具体形式和举措皆尽视作应摒弃和批判的对立面。但是,如果将历史事件放到较长的时间段里考察的话,这明显忽视了传统办学模式的好处,也是有弊端的。究其问题所在,“移植”西洋的教学制度却不能很好地继承古老“大学之道”,实际是因为两者的结合难于实践。
(注:图为郭书愚老师讲解取题内涵)
接下来,郭书愚老师便推导出“世界眼光”应是“见之于行事”的观点。郭书愚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存古学堂——清季“新教育”体系中保存国粹以迎应文化危机的主要办学形式和“世界眼光”的模范——“外国大学高等教法”。之后阐释了“外国大学高等教法”的现实关怀,提出古学宜用我国相沿教法。最后探讨了中西学文化体系是否可分的问题,延伸到中西“抽象理想之通性”。
在讲座过程中,郭书愚老师不仅仅专注于中西学本身,而且能够从广泛的史学家言论中提炼出能够被学生们吸收消化的启示。例如,他在探讨学术界的研究风气时,对同学们强调道:“做学术不要怕冷,没有人钻的地方你要去钻,这样才能够取得重大突破。”讲座最后,两位同学分别向郭书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思考并得到了老师的深入解答。郭书愚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这次学术讲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令同学们受益匪浅、意犹未尽。
(注:图为李宏纪同学正在提问)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